功能行為分析是透過觀察資料搜集,分析某特定挑戰行為發揮了什麼功能,或傳遞了什麼信息。 

 一般來說幼兒行為功能不外乎在於:

 
想要得到什麼....
   
     溝通
/要求
     注意
     具體事物
     感官刺激    


想要逃避什麼....

     溝通/要求
     注意
     具體事物
     感官刺激   
  
例子一:小美在哭泣,因為她想要吃其他人的糖果。
  
例子二: 或者當老師說上課囉把玩具收起來,小明就開始哭了。
  
例子三:大雄不喜歡與人有身體接觸或被擁抱的感覺(有點觸覺防禦),當小朋友抱他時,大雄就一拳揮過去。
 
幼兒行為除了逃避及得到的功能之外,還有可能是想要宣洩或是抒發其情緒的功能,有時候幼兒行為功能只有一種,有時候可能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行為,所以在評估行為功能時,應該要非常仔細及周詳。 

功能性評量包含:
  
1. 對幼兒的描述: 、年齡、生/心理特徵、障礙類別度、健康狀況和就醫史、個人能力的描述。   
2. 對幼兒所處的環境分析:家庭狀況、教養態度、學習環境
3. 對此挑戰行為的描述:行為發生的過程、週期性效能、曾經處理的歷史 

  受訪者須是與此幼兒最親近及最了解幼兒的人,如家長、老師或是個案管理者

以下是鍾老師在中心或在幼托園所所使用的分析表,此表是鍾老師及各個工作人員進行個案討論、或提供幼兒情緒行為支持計畫的依據,各位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自行修改使用,但是請標示參考資料來源,謝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                幼兒情緒行為分析與輔導計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          鍾老師情緒行為分析與輔導1

  

幼兒姓名:____________填表日期:_____________填表者:________________ 

 

一、幼兒基本資料:

 

年齡:

幼兒能力現況描述(包括溝通技能、理解、表達、日常生活能力、休閒活動與技能、社交技能、情緒控制、習得的行為、與障礙相關的技巧或缺限等): 

 

 

障礙類別度:

生理疾病及障礙:

醫藥處理及歷史:

家庭結構及教養態度:

二、描述挑戰行為與情緒行為:

時間

地點/

情境

情緒行為發生前其他同儕在做什麼

挑戰行為

情緒行為發生後同儕的反應

情緒行為發生後指導者的反應及其處理?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情緒行為已持續出現時間長度?:____________行為發生當時之時間長度:_______________

情緒行為發生的頻率:

情緒行為之破壞性與傷害性(或行為之影響程度):

過去處理策略:

不發生此挑戰行為與情緒的背景因素:(如地點、時間、情境、人員)  

 三、挑戰行為發生原因檢核表   鍾老師情緒行為分析與輔導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修改自: Garry MARTINE & Joseph PEAR, Behaviour Modification :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.Prenttice Hall.P278

因素

檢核項目

說明及建議

□低增強環境

 

□導致不舒服的環境如太熱太吵太擠

□環境刺激太多,如空間佈置太吸引案主注意

□環境刺激太少

□座位安排不適當

□特定人物的缺席或出席

□最近環境/生活作息改變

□健康狀況,感冒、過敏、頭痛

 

□動機狀況,太餓或太渇

□情緒狀況,如生氣或忌妒

□藥物的副作用

□溝通障礙,如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

□暫時性的或重複性的狀況,如疲憊

活  工

動/ 作

□太難

 

□太簡單

□不適當的進度。如太快或太慢

□活動/工作缺乏變化

□活動/工作很少提供機會自由選擇

□案主不認為活動/工作對他有意義或有用

□活動/工作案主不喜歡

□活動/工作案主特別喜歡

□提供案主不適當的協助

□活動/工作說明不清楚、完成的標準不清楚

□突然改變目前的環境/作息

 

□介紹新的活動或工作

□過度要求

□不清楚的指示

□撤走增強物

□沒有適時給予應得的增強

□呈現所厭惡的刺激

□被告知要等待

□看到別人被增強

 

□逃避要求

 

□得到別人的注意

□得到別人的憐憫

□得到他想要的

□得到具體的增強物

□得到內在的感官增強

□得到外在感官的回饋

 

 四、挑戰行為可能的功能及發展解決策略鍾老師情緒行為分析與輔導3

 請分析以上資料,勾選出此挑戰行為可能之功能,並發展解決方案

行為可能的功能

發展解決策略

改變造成行為的原因

改變指導者對挑戰行為的回應

以更適當行為取代原有的挑戰行為

□溝通

 

 

  

□引起注意

  

 

  

□獲得具體事物

 

 

 

□感官刺激

 

 

  

□逃避要求、事物、感官刺激

 

 

 

□情緒發洩

 

 

 

□多重功能

 

 

 

 

 *若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幼兒行為的功能,可參考施顯烇教授嚴重行為一書中的行為功能分析表

 五、行為支持策略及計畫 

支持策略 

執行者 

執行期間 

結果分析 

有什麼事改變了嗎?這樣的改變導致幼兒行為改變了嗎?幼兒的行為如何改變?這樣的改變導致令人滿意的行為嗎?是否需要繼續執行此方案? 

(生態調整、行為支援、前事/先兆預防) 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對挑戰行為的反應 

對新行為的反應: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