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因分析:

 假設: 1. 生什麼事情導致這個小朋友表現出挑戰行為?

          2. 這個小朋友以前的經驗及感受是什麼?

          3.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小朋友行為模式的轉變?行為之前發生什麼事?跟誰在一起的時候?

案例:(按我請看詳細個案資料)

  1.課程如果太難聽不懂或無聊時,比較會出現上課的干擾情況。

 2.看到小朋友玩自己喜歡的積木或車子時會上前搶玩具。有時想要跟小朋友玩時也會用搶 的方式表達。

  3.家人教養方式比較寵愛,對於其需求都是順著他的意,所以挫折忍受度較低,又因為最 近住鄉下外婆家的弟弟搬回來住,家人對他的關注力比以前少了。

 4.有觸覺需求

 5.溝通表達技能欠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